返回

中国体育产业的真相

来源:极客体育 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5-08

身高190是我的错

因为我没有去打篮球

却做个什么咨询,做个什么金融

我真是傻

男足为什么比女足的收入高?981 播放 · 2 赞同视频

“你长这么高,你是打篮球的吧?”

我:……

“是的……”

一、我为什么不去做运动员?

一般问我“是不是打篮球”的人,说我“这么高不打篮球可惜了”的人,我都会快速结束这段聊天,让他一辈子都只记住我——我就是个打篮球的就行,特别是远房亲戚。相信我,这样你的生活会少很多麻烦。

我以前在我的运动纪录片《我打篮球到底赚了多少钱?》里说过我为什么不去打职业。这里先说,我很尊敬运动员,我也是个运动迷,我觉得有天赋又努力的人去做运动员是个很好的选择,但我有别的选择,有别的事业心,我爱读书,这也没毛病吧?

我打篮球到底赚了多少钱?2799 播放 · 0 赞同视频

所以我说过,拿高考举例,时代的产物是,有很多人去练了体育;但又随着商业社会快速地发展,搞体育又显得那么的艰难,且收益很低,风险很高。也许我这样站在经济的角度去分析,很多体育人会不爽,但事实是很多体育人宁愿选择从事体育相关产业,也不太愿意从事运动员职业。

正如一个网友说的,大家关注的是女足精神,这话就道出了职业运动员商业的本质——运动员的既得利益和网友的既得利益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。你知道中国女足在世界女足范围上,收入水平在哪个层次吗?你真了解女足的过往成绩吗?你真了解运动员的收入水平吗?还是,我们只了解已经出了名的运动员?

二、

运动员的收入水平

正如女足赵丽娜说的,他们的薪酬水平和普通上班族一样。有网友愤愤不平,说女足应该高一点,男足那么高,应该给女足对调一下。好了,这里面就涉及到两个收入体系:工体和商业。

大家都猜到了吧,女足目前就是工体制度,本来就是拿工资和拿奖金,所以也本来就是普通上班族,自然收入和上班族也不差。而男足大多都是俱乐部薪资,虽然这个也是“上班”,但更接近于“商业合作”。区别立现。

那么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,无论男足、女足,我们现在讨论的都是已经成为职业,并已经为人所知的运动员,我们讨论的是他们的薪资。那么那些我们不为人知的运动员在干嘛呢?拿多少钱呢?

训练、低水平比赛、打野球……也许自己还做点小生意。至于收入,你看惯了高水平的比赛,你在看这些基层的,你会愿意花钱吗?你不花钱,他收入从哪来?这就正如我说的,体育基层都缺钱,谁还愿意进这个局呢?当年有球队要我,我不去,收入也是很大一方面原因。

拿中国女足举例,曾经很缺钱,现在最缺少的是喜欢踢球的青训女队员。没有这个后备的补充,你所希望看到的女足常胜,也终究会变成一个传说。以此类推,各个运动项目都是。

当然,在我国的运动员体系中,很多职业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离不开体育局。比如参加奥运会的这些运动员,极少数是自费训练参赛的,那个投入会非常大,而且很多好的训练团队也是在体制内。所以就目前来说,运动员持续投入的机制,还需要官方解决,比如协调更多的企业形成职业联盟。在此之后需要更多人去关注,去参与,除此之外,没有捷径。

三、

体育产业的现状

许多人说体育产业很大,我们经常可以看到“万亿级消费蓝海”、“三亿人上冰雪”的字眼,某些计划中也提到了“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”。即便如此,这么大的体育产业,为什么资本一聊起体育都在摇头,基本都是一句话“体育行业赚钱吗?”

要了解体育产业的市场空间,我们要了解两个概念:“体育产业总产出”和“体育产业增加值”。通俗一点说,体育产业总产出,指的是体育行业里的所有产出的总数值,这个数值是存在大量重复计算的。而体育产业“增加值”则更真实地反映了产品和服务消费的能力,是一个以最终产品为形式的计算方式,这个概念对应的才是GDP。

事实上,中国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大概在一万亿左右,占GDP的比例基本稳定在1.13%左右。这个占比大概和餐饮行业(1.80%)差不多,听起来似乎很厉害。但我们一项项来分析这个增加值中的细分,你就会发现并没有那么理想。

第一个,最大的分类——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、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、贸易代理和出租。且不说一听就知道很多是直接相关了制造业和经销领域的项目,而还有一个千亿级的对应则是中国出口到全球的体育用品。涉及到国内体育的消费能有多少?

第二个,迅速上升的体育培训和教育。每年市场端都在指数级变化,但同时,我们也查阅了《体育产业统计分类》中的变更对比,发现2019年就明确了将学校体育教育都并入了这个范畴,这里可能包含了学校购买教育服务的部分,原有这个部分是放在教育行业的统计中的。实际体育消费可能又要被砍去一半。

第三,体育管理。这一项的具体内容,包括体育社会事务管理活动、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活动、体育保障组织管理活动,而中国主要的体育社会活动基本由政府的体育管理部门来完成,这个部分的数据是在指数下降的。我国目前还没有像IMG、Endeavor、AEG、Fanatics这样的体育服务公司。

第四,体育场馆行业。这里有两个分类,分别是体育场馆服务(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)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。随着商业综合体的发展,体育成为商业综合体一个主要的外在形式,加上近几年大型赛事的增加,所以可以看到,与体育场馆有关的行业都在以每年20%左右的速度增长,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产值和利润,其实大多是传统的建筑行业在瓜分。

所以,我们发现了一个事实——真正养活体育产业的,似乎都不是体育商业的主体,而是各个前一个时代的商业“老玩家”。举例说,如果真让我投资经营一个球馆,我干嘛不直接投资房地产,并让球馆经营者为我的风险买单呢?

四、体育产业的经济症结

一个国家的经济行为有三驾马车:投资+消费+出口,而在体育行业中一样存在着三大经济行为:体育投资、体育消费和体育出口。

其中,体育投资,尤其是体育基础设施的投资是长期性的,其经济回报较低,且周期长。同时,有很多基础设施的投资是没有直接产出的。比如,健身绿道的建设。这就更需要科学性、系统性地来评估和看待这些长周期基础设施的投入。

刚才我们也说了,体育产业目前最大的产业在制造和贸易,其中体育出口的最终产品体现在国外的消费市场,在国内能带来的,当然是外贸产品的收入价值。在新的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下,双循环中的内循环是我们要着重关注的,特别是疫情时期。

所以真正能在中国体育消费市场上体现的市场规模,的确不如我们想象的那般多。相比较,中国电视剧、电影、数字音乐等这些文化产业是体育产业的四倍多,总感觉这些行业和体育行业被资本追逐的程度不一样,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热度不一样,差异在哪呢?

被热钱追逐的行业有个特点,百花齐放的状态下出现了巨头或者集中度较高的龙头企业。影视娱乐如是,但体育并不是。至于其内在的原因,我不敢直说,但肯定是文化属性无疑了。

作为一个运动迷,我看到身边有很多体育公司一直在为这个行业付出着努力,从普通群众做起,用自己的商业模式去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人关注体育产业,我真的非常地感动。

终章、

体育产业未来期待

2021年国务院印发《全民健身计划》,就“十四五”时期全民健身工作提出四项具体目标和八项主要任务:计划明确到2025年,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.5%;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;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.16名;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。

在政策支持推动下,我国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务水平会逐渐提升,体育运动也会渐渐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。我们也会持续对投资趋势跟踪,全民健身或许会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。

今天的视频来自知创图谱的制作

今日话题:

【你在运动上花钱了吗?】

《创业过程中的股权避雷针》

《游戏会成为大众消费吗?》

《如何培养商业头脑?》

《赚钱的秘诀》

《企业管理咨询入门手册》

传(zhuǎn)承(fā)中(shì)华(zuì)

文(hǎo)明(de)之(zhī)美(chí)

温馨提示:若本站发布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[123456@test.cn]我们删除侵权内容!